鳖,常年遭受来自两脚兽的打击,堪称最委屈的爬行动物。自古就被认为是滋阴补阳的进补界一哥,常与“红烧”“清蒸”组词条。下面来看看乌龟和王八各有哪些特点。
而在精神上,它也长期被加入骂人词典——“王八”“鳖”这两个常用名,均被赋予口吐芬芳的含义。相反,比它长得稍俊点的亲戚——龟类,虽然偶尔也会被用来骂人,但混得就好多了:又是龟龙麟凤、又是龟鹤遐龄的,沾上了不少好词儿。倒霉上饭桌的乌龟也不多,倒是稳坐爬宠第一把交椅,成为不少人的小宝贝。
在龟类大家庭中,陆龟们整天吃素,与世无争;吃鱼虾的水龟们,也大多满足于守株待兔打伏击,哪怕凶神恶煞的大鳄龟也是如此。只有软壳龟、也就是鳖类这个分支,能在水中灵活追猎鱼虾,见谁怼谁,搅得池塘天翻地覆,同体型罕有对手,堪称“水中平头哥”。
鳖的运动技能,不限于水下。民间谚语形容,鳖一年四季的日常是“春天发水走上滩,夏日炎炎柳荫栖,秋天凉了入水底,冬季严寒钻泥潭”。天气温暖时,鳖喜欢上岸晒甲,为保命它们在陆地上也一样健步如飞,短距离冲刺比狗跑得还快。
说了这么多,鳖壳跟龟壳,到底为啥一个软一个硬呢?
各种龟和鳖,都属于爬行类当中的龟鳖目,其中鳖类属于鳖总科,又称软壳龟。龟鳖类身上都有壳,由它们的肋骨(背甲)以及锁骨、胸骨(腹甲)特化而成,是身躯的一部分,脱了壳没法活。不论软壳硬壳,龟鳖都是这种身体结构。只不过,大多数龟类的龟壳外侧,还覆盖一层坚硬的骨质甲片——龟甲,让龟壳厚重且坚实。而鳖类没有龟甲,龟壳外只包裹着一层皮肤,背甲、腹甲之间仅靠一圈柔软的裙边连接。这样的配置,自然可以轻装上阵。
脖子能伸缩?折叠大法好
别看王八总受歧视,真让你去缸里抓一只鳖,恐怕你顿时就会对它感到“敬畏”——众所周知,鳖咬人很疼,而且常常咬住就不松嘴。它们想咬人时,还会从“缩头王八”形态,变身超级长颈怪!
作为脊椎动物,鳖的脖子里有颈椎,当然不能像软体动物一样随意伸长缩短。但它们和亚欧大陆的各种硬壳龟一样,属于“曲颈龟亚目”,共享一项种族天赋:脖子能够S形弯曲,折进胸腔里。前面说龟壳由肋骨、胸骨变形而成,这样胸背之间就留出了额外空隙,正好把脖子、四肢塞进去,海龟就塞不进去。按身体比例来说,鳖类的脖子比一般的硬壳龟更长,长度可达背甲长的2/3以上。这样不但能在浅水中轻松抬头换气,而且动动脖子就能覆盖大片空间,提高捕食效率。但也因为脖子太长、背甲扁平(减小游泳阻力),鳖类的头颈不能像有些硬壳龟那样,完全缩回壳里。大部分鳖类再怎么缩,也会露出半个脑袋。
鳖咬东西快、准、狠,但它们嘴里并没有牙!实际上,所有龟类都是这样。龟鳖类的嘴巴,是鸟嘴一样的角质喙,上下颌的边缘薄而锋利。凭借强劲的咬合力,犹如两副铡刀,可以切断食物。不过对于人类手指这种食材,至少中华鳖咬不断,万一玩脱被咬也不怕变成九指神丐。想让它松口,可以试试把它放到深水盆里,或者击打、火烧它的鼻孔(最好还是别吧)。什么,学驴叫的偏方?那没用。
潜水不用肺,嘴巴能排尿
鳖还有个招人骂的点:“王八能忍”。好动又暴力的鳖类,确实能屈能伸。比如中华鳖能在水下蛰伏30~60分钟,久久不浮上来换气。这不完全靠憋气,一是它们在水下静止不动时,心跳减慢33%以上,耗氧大幅减少;二是它们能在水里呼吸!
中华鳖:鳖类当然是用肺呼吸,但它们还能通过口咽腔、泄殖腔内的副膀胱以及皮肤,直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。在这种“非肺呼吸”辅助下,它们的潜水时间显著增加。
孔雀鳖:在北方的冬天,中华鳖更会钻入水底的泥沙中冬眠,好几个月不浮出水面!原来冬眠时,它们全身转入“待机模式”,新陈代谢进一步减慢,同时冷水又能溶解更多的氧。只要在沙中露出口鼻,依靠口咽腔、副膀胱进行非肺呼吸,它们就能维持冬眠时的身体运转了。除了水下呼吸,鳖类还有一项独门“喷子”绝技:从嘴里喷出小喷泉一样的水柱,其实这是它在排尿。这一招能帮它们快速排出体内盐分,从而在水质偏咸的河口地带也能生活。
巨鳖传说,再难续命?
我们熟悉的中华鳖,其实只是鳖类中的小个子。由于可以借助水中浮力,又不用补那么多钙来长龟甲,一些鳖类物种在水域开阔、食物充足时,体型可以长到很大。
在《西游记》里,唐僧师徒过通天河时遇见一只老鼋(yuán),驮他们过了河。现实中鼋确实存在,是我国南方、东南亚的一种巨型鳖类,背甲长可达1.3米,体重超过100公斤。老鼋: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,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捕杀以及水体污染、渔业滥捕等因素,鼋已沦为濒危动物,大个体极其罕见。1988年,从鼋当中还拆分出了一个“新”种——斑鳖。历史上我国记载的大部分“鼋”,包括春秋时期贡献了“食指大动”和“染指”两大典故、还引发了一场政变的那只,很可能都是斑鳖。可惜斑鳖的现状,就像北白犀一样令人绝望:仅在中国、越南各剩一只雄性,最后一只雌斑鳖今年4月死于越南同莫湖。这个物种已进入灭绝倒计时,只能寄望未来能用克隆技术复活它们了。而在世界其他角落,南亚的纹背鳖(印度小头鳖)、西亚的幼发拉底鳖、非洲的三爪鳖、新几内亚的褐鼋等,也是背甲长可达1米或更大的河中巨怪。可惜由于类似原因,它们的生存状况同样不太乐观。实际上,就连野生的中华鳖,都被列为了“易危”(VU)级别!
鳖类被我们骂了几千年、吃了几千年,按说够对得起人类了。养殖场里的鳖随便吃,不过对于还在野外畅游的鳖子鳖孙们,希望还是能让它们好好过吧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